擺脫成癮,重啟大腦:正念如何幫助你?
作者: 簡辰芳 (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 臨床心理師)
成癮,是一種深刻改變大腦功能與結構的過程。無論是物質成癮或行為成癮,它都牽動著我們的情緒、認知與行為模式。透過理解成癮機制與正念訓練,有助於我們擺脫原始欲望的牽引,重新掌握人生。
成癮會破壞大腦的功能與結構
毒品會促使大腦釋放大量多巴胺,帶來強烈的快感,但同時也破壞大腦功能與結構。大腦為了保護個體不受大量多巴胺影響,透過逐漸降低對多巴胺的敏感度,減少對多巴胺的反應,也就是「耐受性」,導致使用者需要越來越多的毒品,才能達到相同快感。而這也是毒品極易令人上癮的原因之一。
成癮會牽動我們的情緒、認知與行為模式
上癮者可能出現強烈戒斷症狀,如焦慮、坐立不安、無法專注,只想再次使用毒品來緩解不適。這樣的惡性循環往往是潛移默化、無意識發生的,一旦意識到時,往往已失去生活的掌控,也改變了對自我的認知。
學會調適情緒,是避免惡性循環與提升幸福感的關鍵。當我們壓抑或忽略負面情緒,容易造成慢性壓力與身心失衡。很多人會選擇透過抽菸、喝酒、暴食等方式紓壓,但若這些行為成為習慣,就可能演變為成癮。
了解大腦的運作模式以及毒品對大腦的影響後,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打破成癮的循環。
理解成癮與大腦的機制
成癮與大腦的酬賞機制密切相關。當我們經歷快樂,大腦會釋放多巴胺,並「記住」這個讓我們快樂的行為。於是,在未來遇到相似的情緒時,大腦會引導我們重複這個行為。
舉例而言,某天工作不順,下班後你去甜點店吃了一塊蛋糕,瞬間感到幸福。下次心情不好時,你的大腦就可能自動提醒你:「去吃蛋糕吧,這樣會快樂一點。」隨著吃蛋糕行為的重複,它會變得更加自動化,甚至成為一種無意識的應對機制。
美國兩位成癮精神科醫師,腦神經專家Judson A. Brewer與醫學博士Davis於2013年文獻指出,當大腦學會某種行為可以增強正向情緒、減少負向情緒時,便會強化對該行為的渴望,為特定行為建立「情緒記憶標籤」。當我們經歷類似情境或情緒時,這些標籤會強化我們對某些行為的渴望與重複性,進而形成固定的行為迴路。
正念:幫助大腦從破壞走向修復的那把鑰匙
正念(Mindfulness)最初源於佛教,現今被廣泛運用於心理健康、醫療與教育領域。研究顯示,正念訓練有助於情緒調節、減輕疼痛,提升注意力、幸福感與生活品質等效果,甚至可以幫助改善成癮問題。
正念可以打破成癮迴圈的循環,主要是從「有意識地選擇反應」開始。
根據 Brewer 與 Davis 的研究,正念能幫助我們減少情緒偏見(affective bias),也就是那些讓我們無法客觀評估現況,只憑扭曲的情緒、感覺與注意力所作出習慣反應的原因。
正念透過消除這種情緒偏見,切斷經驗與慣性反應之間的連結。透過訓練更有意識地活在當下,以不帶評價的方式覺察想法、情緒與身體感受。客觀看見事物的本質,跳脫慣性反應,並做出更明智的選擇。
例如,當面對生活當中的壓力與衝突時,透過正念練習中的基礎——腹式呼吸,先學習將注意力從外境轉成內境,將注意力專心放在呼吸上,讓自己靜下來。平靜下來後,就會發現到自己還有很多選擇,而不是只有生氣、煩惱、用毒。也因為這樣的「不反應練習」,重新塑造大腦的行為反應神經迴路,可訓練身心減少對毒品的渴求,甚至提升認知功能,例如注意力、記憶力,還能平衡自律神經功能讓身心得到平衡與放鬆。
結語
成癮是一個涉及生理、心理與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複雜問題。唯有理解其背後的機制,我們才能真正打破循環,重啟幸福的人生。正念就像是一把鑰匙,幫助我們修復大腦、重建自我。邀請你,今天開始,從五分鐘的腹式呼吸練習,為大腦按下「重啟鍵」!
參考文獻
Brewer, J. A., Elwafi, H. M., & Davis, J. H. (2013). Craving to quit: Psychological models and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mindfulness training as treatment for addictions.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, 27(2), 366–379. https://doi.org/10.1037/a0028490